囊谦今天天气_囊谦今天天气怎么样了

(一)气候的特点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有以下特点:

(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青海境内大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于每平方厘米605千焦,柴达木盆地高于每平方厘米700千焦。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柴达木盆达到3,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

(2)平均气温低,但不特别严寒。青海境内年平均气温在-5.7℃~8.5℃之间,年平均气温在O℃以下的祁连山区、青南高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较暖的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在6℃~8℃左右。全省各地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7℃~5℃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全年冷期虽较长,但冬天不太寒冷。

(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OO毫米以下。东部达坂山和拉脊山两侧以及东南部的久治、班玛、囊谦一带超过60O毫米,其中久治最多,为772.8毫米。柴达木盆地少于1OO毫米,盆地西北部少于20毫米,其中冷湖只有16.9毫米。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其固有的特点之一就是雨热同期。青海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持续4个月左右。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年内气温较高时期,也是雨水相对丰沛时期,这无疑对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有利。

(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青海境内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其中:干旱频繁且严重,受害面积大,尤其是春旱,不管农区或牧区出现频率均较高,有“十年九旱”之说;降雹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重;霜冻、尤其是山区早霜冻,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广大牧区的雪灾和大风雪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生产。

(二)气候的分布 气候与国民经济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尤为密切,它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成败。一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好坏、不仅要看光、热、水的数量是否适宜,更重要还要看光、热、水三者的组合、分布是否协调。 1.热量的分布 热量的分布,一般用气温的高低和各界限温度期间积温的多少来表征。

(1)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①年平均气温因受地形影响,其总的分布趋势是南北低,中间高。低温区有:南部青南高原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低于-3℃,其中玛多、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等地在-4℃以下,五道梁低达-5.7℃;北部祁连山区的中、西段,其值在-2℃~- 3℃以下,哈拉湖东侧低于-5.6℃。相对高温区分布在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和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前者高于5℃,循化可达8.5℃;后者高于3℃,察尔汗可达5.1℃。另外,青南高原南部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在2℃以上,其中,囊谦为3.9℃。②7月是全国各地年内最暖的月份,其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只在量值上高了许多,各地月值在5℃~20℃之间。30℃以上的气温仅在东部湟、黄谷地和西部柴达木盆地出现,其中察尔汗达 35.5℃。③1月是全省各地年内最冷的月份,其月平均气温在-18℃~-6℃之间,地域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似。最低值在祁连山地中、西段及青南高原中、西部、均在-14℃以下。其中,托勒为-18.1℃,五道梁为-17℃。低于-40℃的极端最低气温只出现在青南高原中、西部、其中以玛多为最低,达 -48.1℃。

(2)气温的日较差及年较差。青海省由于地处高原、太阳辐射强,白天地面受热强烈,近地层气温变化趋于极端,因而气温日较差大是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气候的一大特点。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部地区在14℃以上,柴达木盆地北部、托勒河、八宝河、黑河谷地在16℃以上。其中: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在17℃以上,冷湖达17.8℃,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地方;东部河、湟流域及青海湖周围地区在14℃以下,江西沟为11.5℃,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方。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较明显的地区,年内气温变化应该比较剧烈,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大部分地区在26℃以下,其中班玛和囊谦均在20℃以下,较中国相近纬度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都小,部分地区如柴达木盆地区的半荒漠景观,多晴朗无云天气,太阳辐射强烈,降水量极小,地表非常干燥,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又较低,因而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部分都28℃以上,盆地中、西部超过30℃。

(3)各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青海省农牧业生产的中界限温度是:0℃,土壤解冻,牧草开始萌动,多种作物开始播种,农耕期开始;3℃,表示多年生牧草返青,牧草生长季开始;5℃,表示多数树木开始生长,一般牧草开始旺盛生长;10℃,表示作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青海省各界限温度的积温(活动积温)的地域分布趋势,大致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相同,即东部和柴达木盆地多、向北向南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迅速减少。

(4)白天温度。青海省气温日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部分地区单从平均气温和积温看,热量水平较低,但因白天气温较高,故仍能发展某些种植业。各地3月~11月白天平均温度比年平均气温高1℃~4℃不等。其中: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周围和祁连山东段平均要高3℃左右;东部河湟流域及海南台地高1℃~2℃;其余地区均高2℃~3℃。

(5)无霜冻期。东部河、湟谷地的无霜冻期始于4月下旬前,终于IO月中旬后、无霜冻期在 150天以上,其中循化、尖扎、民和等地超过180天,是全省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柴达水盆地、海南台地的大部分及东部河、湟流域的山地,始于5月下旬至6 月上旬,终于9月中下旬,无霜冻期在100天以上。其中格尔木、香日德达125天左右;海南台地的南部无霜冻期少于60天,同德只有31天;青南高原南部的河谷地区及祁连东段无霜期在50天~100天之间;青南高原的大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始于7月中旬以后,终于8月中旬,无霜冻期普遍短于40天。清水河、五道梁、泽库仅10天左右,是全省无霜冻期最短的地区。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

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

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

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

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

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

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 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

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

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

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

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

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

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

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

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

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

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 主要天气气候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 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 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

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

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

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