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尉氏县关于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IV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2.天象与气候有什么关系?请教方家!

商丘天气预报员_商丘天气预报员是谁

1中国企业参与开发日俄争议岛屿 日本拟向俄抗议:

人民网东京2月15日电 (记者于青) 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日本称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基本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备忘录。这是首次确认第三国企业在北方领土参与经济活动。 有关俄罗斯与中国的水产企业签署备忘录将在北方领土的国后岛合资开办公司一事,日本将在确认消息属实后向俄方提出抗议。

2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房租急涨 中介招人底薪翻倍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从去年底开始掀起的租金涨价潮,在春节后继续放大。记者在春节后接连接到租金上涨的消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房屋的租金持续上涨,很多中介开年后,重新刷新了年前房屋的出租价格,住房、商铺、写字楼的租金都上涨了10%左右不等。记者昨日走访了广州的多家中介,中介普遍反映租赁市场火热,成交单中租单已是卖单五倍

3三亚回应强拆最大棚户区 称若赔偿后患无穷

据新华社电 新华社12日播发《网曝“三亚最大贫民窟被强拆”真相调查》一稿后,引发广泛关注。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14日晚就此事作出回应,该局提供的一份《关于对“三亚最大棚户区被强拆”的调查报告》对拆除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该棚户区存在消防隐患、环境污染、管理难三大有害因素,并表示若对被强拆居民给予安置赔偿势必“后患无穷”。

4中国花滑多人被指年龄 奥委会要求查清

本报讯 董芳霄之后,又有中国运动员陷入“年龄门”。这次并非个别运动员,而是中国花滑队9名运动员一起陷入麻烦,其中包括都灵冬奥会银牌得主张丹/张昊

昨日,美国媒体称,中国滑冰协会上公布的9名现役运动员年龄与国际滑联上的资料不相符,涉嫌。张丹/张昊,双人滑新星隋文静/韩聪,女单耿冰娃、许斌姝等知名运动员悉数在列。

5人社部称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为4.7倍而非15倍

按大行业划分看,2009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93倍。通常,行业划分越细,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距越大,因为大行业内不同岗位间的工资收入也存在相当差距。按大行业标准,2009年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为4.7倍,而欧洲国家通常在3倍左右。

近日有媒体称“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最高达15倍,全球第一”。就此说法,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方面今天表示,该所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研究显示,按大行业划分看,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93倍。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确比较大,但并非全球第一。此外,细分行业的15倍差距基本是历史峰值,目前已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6节后返京客流增多 北京租房市场正逐渐回暖

中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记者马喆)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春节过后,随着返京的客流,北京的租房市场正在逐渐回暖。

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长椿街附近的几家地产中介。中介方面说,近期北京房屋租赁价格已经上涨。某中介工作人员说,租金平均上涨一两百元钱。另一家房产中介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以后,北京房屋月租金比1月份上涨60多元钱。不过,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均值,具体涨幅和房所在的位置、交通情况、装修等条件有关系。

7春运高峰提前来临 成都客运站发客量已达20万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朱丹见习记者刘念)距春节越来越近,回家的市民也越来越多。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交委春运办了解到,成都市中心城区12个客运站的客流量已经达到20万人次,多条定点发班的班车也改成滚动发班。

“今年的客流高峰肯定要提前。”五块石客运站负责人说,按照惯例,公路春运的高峰将是节前三天,也就是1月30日、31日、2月1日,但今年的春运高峰或将从29日就开始。从五块石车站目前预售车票的情况看,富顺区间、遂宁区间、乐至区间班车的旅客较多,而资阳区间、宜宾区间的旅客也在逐渐增多。

7铁道部解读2011年春运方案 如何应对购票难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齐中熙)1月19日,为期40天的2011年铁路春运正式拉开大幕,铁路部门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紧张繁忙的运输大战。如何确保2.3亿名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是铁路部门面对的最大考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详细解读了今年铁路春运方案。

8中国南方雨雪天气锐减 全国天气好转有利春运

中新网1月29日电 中央气象台29日06时发布最新天气预报,未来三天,西南地区中东部多阴雨(雪)天气,新疆北部、西藏东部、山东半岛东北部,江南东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海南东部、台湾北部有小雨或阵雨,贵州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冻雨。受冷空气影响,江南东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气温将下降3~6℃。

近日,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给正处于高峰期的春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云南贵州等省多次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以及大雪预警。不过,中央气象台昨日消息称,预计29日起至2月2日,全国大部地区以多云间晴为主,气温缓慢回升。天气转好利于春运交通。

9山东首场大雪 济南航班全部停飞

昨天凌晨山东济南、德州、淄博、聊城等地降下了第一场雪。

雪是从昨天凌晨4点开始下的。前天山东省刚刚开了一个抗旱发布会,大概12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了,这一次应该说对旱情有所缓解。但雪对高速公路影响非常大,京台、

青银、济广、济辽和济南绕城这几个高速有40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都已经关停了。

这场大雪对机场航班的影响也非常大,济南所有的航班停飞。济南机场启动应急预案,应对两千多滞留旅客。

10全国铁路连续5天日发送旅客超过500万人次(1月28)

据新华社电 近日南方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这是今年以来,南方第三次出现雨雪冰冻天气。针对严峻的天气形势,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密切关注客流变化,及时动态调整运力,并主动做好恶劣天气、设备故障或其他突发状况的应对工作,确保春运平稳有序。

目前正值春运高峰期,全国铁路连续5天日发送旅客超过500万人次。

11外交部回应GDP超日本:人均GDP排世界百名左右

本报讯 (记者 邢世伟)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针对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事回应称,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

12最高法院要求基层法院审慎处理拆迁案(1月26)

本报讯 (记者 邢世伟)昨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院近日下发的《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最高院将建立重大敏感案件的风险评估机制,并要求基层法院审慎处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城镇国有土地拆迁案件。

13审计署:5个县挪用2738万新农合基金发放养老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0年5月至6月,审计署对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9个省所辖的45个县(市、区,以下简称45个县)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延伸调查了个新农合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9个省的新农合信息系统。

14“最牛公务员”离职9年后上班 称要查清问题

2月14日,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的“最牛公务员”江进祥在赋闲9年后,正式到福建省龙岩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上班。尽管如此,但社会各界对此事的热议并未降温:“9年白饷由谁埋单”、“9年没上班吃空饷,实质上是‘让你吃才能吃’”、“当法律对吃空饷说不时看谁还敢”……

对于种种质疑,一直声称有内情的江进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从没主动要工资,9年的工资是财政发的;龙岩市城建支队则表示,江进祥的人事关系只是“寄存”在城建支队,对他的处理不是城建支队单方面能决定的

15英国迎新一轮裁员潮 数月内恐有160万人失业

中新网2月16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报道,英国未来数月将面临新一波失业潮。调查显示,每10个英国机构就有4个裁员,估计将有160万人加入失业大军。

报道称,英国特许人事和发展协会(CIPD)和KPMG对750个雇主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出现的新就业机会,主要将来自制造业和私人领域。

该调查显示,英国各机构的裁员率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急速上升,刷新2004年来的纪录。在公共部门,有三分之二的机构表明将在今年首季度裁员,有四分之三的地方部门“瘦身”。这一裁员削减的人力将占公共部门总雇员的13%。

该调查显示,未来数月,英国的失业情况将从目前平均每10人中有1人失业,上升到每8人便有1人失业。据估计,160万人将受波及而丢掉饭碗。

16袋装大米缺斤少两现象普遍 经销商称系潜规则

17京版“国八条”获通过 实施进入倒计时

本报讯 (记者马力)据《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的报道,昨天,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11号文件精神 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决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以市名义印发实施。这意味着京版“国八条”的公布实施,已经进入倒计时。

18罗纳尔多请求再代表巴西队 小罗为偶像唱赞歌

腾讯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15日晚,据巴西《环球体育》消息,尽管罗纳尔多已经和科林蒂安队友告别,并宣布结束自己18年的职业生涯。但他还没有和巴西国家队的队友们道别,罗纳尔多亲承,他将请求巴西足协特谢拉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再进一次巴西队,和国家队队友以及一直支持他的球迷们道别。

19旭日阳刚真实身份被网友人肉 非真实“农民工”

草根组合旭日阳刚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后人气直升,近日,上传旭日阳刚的商海峰透露旭日阳刚并不是“农民工组合”,这引发网友人肉搜索旭日阳刚的真实身份

华商报2月16日报道 在汪峰(微博)提出“禁唱”《春天里》要求后,草根组合旭日阳刚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的选曲又成焦点。

汪峰禁唱后,有媒体访到将旭日阳刚上传到网上的商海峰,他透露旭日阳刚并不是“农民工组合”,这引发网友人肉搜索旭日阳刚的真实身份。有网友指:主唱王旭,河南商丘市民权县人,打过短工,卖过水果、蔬菜,一度靠吃馒头咸菜度日,找工作被中介骗过,后在北京某单位做仓库保管员。吉他手刘刚,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穆棱市河西乡三兴村,当过兵,做过保安,摆过地摊,曾短期在酒吧做过驻唱。两人都做过通道歌手(就是马路边,地下通道里卖唱的歌手

20辽宁旅行团3名游客疑因不满导游迟到将其打伤

据《珠江晚报》《沈阳晚报》《深圳特区报》报道 14日,一辽宁旅行团的3名游客涉嫌在澳门将导游打伤,疑因不满其迟到并没有举牌。澳门有关方面15日称,此事已交予检察院处理,涉事旅行团已离开澳门。

一来自辽宁的27人旅行团(含领队)14日早上从香港乘船,比原定时间提前抵达澳门外港码头。有旅客因此投诉澳门导游迟到及没有高举接团牌。双方就此进行交涉,一名导游试图介入调停,随后便发生涉嫌殴打导游。殴打中受伤的导游立即要求到医院验伤,稍后出院。

都是临时找的新闻,亲别介意啊~希望这些能帮到亲

尉氏县关于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IV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天上飞的鸟,从天上飞下来,就叫“降”。

《商颂·玄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原文节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译文:天帝发令给神燕,生契建商降人间,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成汤,征伐天下安四边。

扩展资料

从文学角度看,此诗成功地应用了对比、顶真、叠字等修辞手法,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其成熟性令人惊奇。先写神圣的祖先诞生和伟大的商汤立国,目的是衬托武丁中兴的大业,以先王的不朽功业与武丁之中兴事业相比并,更显出武丁中兴事业之盛美。

“宅殷土芒芒”毕竟虚空,不及“邦畿千里”之实在;“正域彼四方”只是商汤征伐四方事业的开始,而武丁时却是“肇域彼四海”,四夷来归,疆域至广。这看似重复的语句,却有根本上的差别,其妙用令人啧啧叹赏。

诗中“武丁孙子”,重复一遍形成转折,这是颂歌转折的关键,把中心转到了“武丁”身上,并表明了武丁是伟大的商汤后裔,中心开花,承上启下,结构上极其整饬。

最后几句中,“四海来,来祁祁”顶针与叠字修辞并用,以补充说明四方朝贡觐见之众多,渲染武丁中兴事业之成功,也有曲终奏雅、画龙点睛之效。此外全诗善以数字作点染,“四方”、“九有”、“十乘”、“千里”、“四海”、“百禄”云云,各尽其妙。

天象与气候有什么关系?请教方家!

尉氏县人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

关于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IV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两湖办事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各成员单位:

河南省气象台于1月19日11时分别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预警,预计:20日20时到22日08时,黄河以北和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南阳八地市及商丘、周口、驻马店三地市西部部分县市降雪量将达5毫米以上;淮河以北地区将出现路表温度低于0℃,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根据《尉氏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县人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自1月20日12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IV级应急响应。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切实做好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点关注前期受灾安置群众、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加强养老机构、机构、疫情隔离点等重点区域管理,必要时取紧急避险等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加大社会宣传引导,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三、调度部署应急力量,预置清除冰雪、抢险抢修等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预备救灾救助物资,确保科学调度、快速出动、高效应对。

四、突出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农业农村、电力、通信等重点行业领域,要做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路桥、临水道路等除冰除雪和安全管控,及时排查处置电力、通信线路和市政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分行业分领域分部门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五、加强值班值守,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信息畅通,对雨雪冰冻天气引发突发情况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紧急灾情或人员伤亡等情况,要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

2022年1月20日

现在不用天象只是科学发展的结果,谈不上古人骗人。

对气候的季节变化,最初人们不是根据对天象的观察,而是根据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去捕捉气候变化的信息。自然界草木的荣枯,鸟兽的出没,冰霜的凝消,等等,是与气候的变化相互呼应的。“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矣”(《论衡·变动》),这就是所谓“物候”[1]。以物候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依据,这是人类掌握农时的时最初手段。在中国一些近世或多或少保留原始农业成分的少数民族中,差不多都有以物候指示农时的成套经验,有的甚至形成了物候计时体系——物候历。[2]这些民族应用物候指时早于应用天象指时。我国中原地区远古时代也应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相传黄帝时代的少皞氏“以鸟名官”:玄鸟氏司分(春分、秋分),赵伯氏司至(夏至、冬至),青鸟氏司启(立春、立夏),丹鸟氏司闭(立秋、立冬)。玄鸟是燕子,大抵春分来秋分去,赵伯是伯劳,大抵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鸧鴳,大抵立春鸣立夏止,丹鸟是鷩雉,大抵立秋来立冬去。[3]以它们分别命名掌管分、至、启、闭的官员,说明远古时代确有以候鸟的来去鸣止作为季节转换标志的经验。甲骨文中的“禾”字作“?”,从禾从人,是人负禾的形象,而禾则表现了谷穗下垂的粟的植株,故《说文》讲“谷熟为年”。这和古代藏族“以麦熟为岁首”(《旧唐书·吐蕃传》),黎族“以薯蓣之熟,以占天文之岁”(《太平寰宇记》)如出一辙,都是物候指时时代所留下的痕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甲骨文中的“夏”字是蝉的形象 [4],而“秋”字则是类似蟋蟀一类动物的形象[5]。可见,我国自古就把蝉和蟋蟀视作夏天和秋天标志的物候动物;因为它们的鸣叫意味着夏天或秋天到来。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祖先最初确实是以物候指时的。又据近人研究,楚帛书中保留了以肖形动物为标志的物候月历名。[6]

物候指时的经验与习惯延续至后世,《夏小正》、《礼记·月令》等都有每月物候的详细记载,以后还将谈到。又如《诗经·七月》就记录了每个月的物候与农事,类似后世的“十二月生产调”,兹列表如下:

以菖蒲的出生为始耕期的标志,据说是黄帝时代的经验;这虽是一种传说,但也表明这套物候指时的经验是十分古老的。《任地》在介绍了这套经验后,又作了以下的概括:

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

意思是,在一年之中,可以视草的发生和死匿而定种稼和收获之时。[10]这是物候指时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 天象指时的开始——星象指时

物候指时虽能比较准确反映气候的实际变化,但往往年无定时,“月”无定日,同一物候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出现早晚不一,作为较大范围适用的记时体系,显得过于粗放和不稳定。于是人们又继而求助于天象的观察。我国古代对天象的观察很早就开始了,传说黄帝“迎日推策(策)”(《史记·五帝本纪》)[11],“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史记·历书》),已带有依据天象推算历法的意味了。具体情况如何,现在已难考其详。但考古发掘已发现不少反映原始人类从事天文观测的实物资料,表明我国先民很早就进行天文观测。例如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有不少刻划在陶器中的太阳纹图象,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牙骨雕板中有日纹四鸟图等。近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一组距今6400年的与人同葬的蚌塑龙虎,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四象说中东龙西虎的实证,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12]。如果这一论断能够成立的话,当时的天文观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测天活动是很普遍的,原始人都能掌握不少观测星星出没的知识,世代相传延至三代,故《尚书·洪范》有“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13]之说。《周易》中则有天气谚语的记载。[14]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

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

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30“天文”)[15]

《国语·周语中》载:“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这也是反映了以星象纪时的古老经验。[16]《吕氏春秋·贵因》:“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

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某些恒星在天空中出现的不同时间、不同方位和不同形态,与气候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吻合。如终年可见的北斗星座,“斗柄东向,天下皆春;斗柄南向,天下皆夏;斗柄西向,天下皆秋;斗柄北向,天下皆冬”(《《鹖冠子·环流》),俨然一个天然大时钟。[17]《夏小正》也是利用北斗星座斗柄的指向来指时的。如“正月斗柄县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县在下则旦”。

星象指时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历法。中国远古时代就实行过以“大火”星(心宿二)纪时的“火历”。相传颛顼氏时代“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楚语》);这位“火正”就是负责观察“大火”的出没和方位以指导人民从事生产的。《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弱说;

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入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

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火历”的基本特点是用肉眼直接观察昏时(日落后三刻或二刻半)“大火”的出、中、流、伏、内等不同位置,借以确定岁首和耕作收获等农时。[18]兹把先秦古籍中所记载的部分大火星星象及其指时意义列为下表:

表5 先秦古籍所载“大火”星的出没及其指时意义

星象

指时意义

出处

火见而清风戒寒

周代大火星初见于农历十月,见到它意味着凉风将至,要作好御寒过冬的准备

《国语·周语中》

火出而毕赋(冰)

春秋时农历三四月黄昏时大火星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这时天气转暖,公室要颁冰供食物保鲜之用

《左传》昭公四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夏至时大火星黄昏见于南方的中天。

《尚书·尧典》

火中,寒暑乃退

季冬十二月平旦大火星正中在南方,大寒退;季夏六月黄昏,大火重新正中在南方,大暑退。

《左传》昭公三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大火黄昏中天后,开始西斜而行,其时睹暑气渐消,天气转冷

《豳风·七月》

八月……辰(大火星)则伏

大火星在黄昏时没入开放地平线下

《夏小正》

九月,内火。……辰系于日

大火星与太阳一起出入,所以大火星在夜空中消失

《夏小正》

三 阴阳合历与标准时体系

历象日月星辰

恒星纪时可以应用于较大范围,但仍然是比较粗疏的;恒星方位的变化要在较长的时期中才能显示出来,对于较短时段的标识则无能为力,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精确的计时系统。较短时段纪时的标志,莫若月相的变化明显。于是又逐渐形成回归年与朔望月相结合的阴阳合历。但回归年与朔望月和日之间都不成整数的倍数,故需要有大小月和置闰来协调;置闰遂成为中国传统阴阳合历的重要特点之一。《尚书·尧典》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以闰月定四时以成岁。

“羲”与“和”是不同部落首领的名字 [19]。“历”是推算,“象”是观察。[20]过去以恒星指时,如“火历”,只须肉眼观察即可,现在要根据日月星辰 [21]推算出年、月、日、四时以至闰月来,就非“历象”不可了。[22]尧舜时是否已经有了阴阳合历,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殷代已经有了阴阳合历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从甲骨文的资料看,商代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年有平闰之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闰年最初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后来改置年中。[23]春秋时出现了四分历。《左传》僖公五年和昭公二十年记载了两次“日南至”(冬至),间隔133年,其间记录了闰月48次,失闰1次,共计有闰月49,平均为19年7闰。这表明春秋时代已在实践中摸索出十九年七闰的法则。由于十九年七闰取的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天,故被称为四分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阴阳合历中的标准时体系

朔望月便于计时,却难以反映气候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根据太阳的视运动确定几个能反映季节变化的时点,建立一个标准时的体系。相传尧命令羲和制历时,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

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

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

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

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这一记载的大致意思是,分别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在东、南、西、北四方的某个地方,恭敬地迎候太阳的出入(实际上是观察太阳的视运动),以确定农事活动的次序(“东作”“南讹”、“西成”、“朔易”均指耕种收藏的农事活动。“平秩”,伪孔传训为平均次序)。分别以“鸟”、“火”、“虚”、“昴”四星在初昏时刻的出现作为“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历代注家多训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标志,并以此确定春、夏、秋、冬四季之“中”。与春夏秋冬四季相适应,老百姓和鸟兽都发生不同的动态变化。[24]

《尧典》以四方配四时,甲骨文和《山海经》中则有相应的四方风、四方神的记载:

东方曰析,凤(风)曰?;南方曰因,凤(风)曰?(微);西方曰?,凤

(风)曰彝;□□□(北方曰)?,凤(风)曰役。(合集14294)

有人[25]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折同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

荒东经》)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

入风。[26]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 [27],来风曰韦,西北隅处以司日月长短。(《大荒西

经》)

有人名曰?(鹓),方曰?(鹓)来之风曰?,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

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大荒东经》)

研究者认为其中折同析,?、彝同夷,?、鹓、同隩,与《尧典》所载相互对应。并从而论定殷代有司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四方之神,而由分、至组成的“四节”,构成当时阴阳合历中的标准时体系。[28]

表6 《尧典》、甲骨文、《山海经》“四方”名称

方位

《尧典》所载 人民四季动态

四方神

四方风

甲骨文

山海经

甲骨文

山海经

折,折

?

因,因乎

?(微)

西

?

夷,石夷

?

?(鹓)

?

以上记载还可以从考古发现中获得某种印证。如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尊上刻划的图象文字中,有作“?”,是太阳在云气簇托下升起于群山之巅的形象,当地至今仍然能够在每年春分时节观察到这种景象,它正是我国东夷先民观天测时的实录 [29]。论者或谓与《尧典》所载羲仲受命在东方旸谷观测日出的传说有关。还有的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有雕刻在骨板上的一日双鸟图象,它反映了二分(春分,秋分)日时太阳分主东西两方的古老观念。[30]

《尧典》以太阳出没方位(主要与日影观测相联系)和四中星的昏见作为“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标志,它们相当于后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概念,但不一定有后世那么精确。当时大概已有日影的观测,但可能是以自然物(如山峰)或人体为标志的。[31]而后世准确的“分”“至”点的是建立在的用圭表对日影进行实测的基础之上的。圭表测日起于何时还不清楚,但周代已有用“土圭”测日影的明确记载,如《周礼·大司徒》云: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这虽然是讲如何“求地中”以便建都的,但这种方法无疑会运用到测“时”上,从而能更准确地确定分、至和四时,更准确地测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周礼》中有“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至日,春秋至月,以辨四时之叙。”这是一个专门掌管天象历法的官员。不过,《周礼》中除四时外,未见其它节气。

但不晚于春秋,已形成由分、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所组成的“八节”[32],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礼仪。且看《左传》以下的记载;

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

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33]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

矣。不告朔闰,弃时政也,何以为民?[34]

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

于始,序则不衍,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中,事则不悖。[35]

上面谈到,历法的发展是先有物候历,后有天文历。在天文历发展的阶段,最初人们观察星象以定季节,继之又观察月相以定月。以月的圆缺周期为一月,关键是确定每月开始的一日,即所谓朔。故每年秋冬之际,天子颁历谓班朔,而列国诸侯每月朔日则有告朔、视朔之礼。[36]以月之盈亏定月虽利于记时,但并不能反映气候的季节变化。后者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决定的。因而朔望月还需与太阳年相结合。但朔望月和太阳年并不成整数倍数的关系,因此,在实行朔望月的条件下就产生了“正时”的问题。“正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标准时体系。即所谓“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履端于始”指“步历以冬至为始”(江永《群经补义》),“举正于中”指“历象日景(影)中星,以记分至在四仲月也”(沈彤《小疏》)。即以分至为标准时以补朔望月之不逮。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气候季节变化的时序,“序则不衍”“民则不惑”是也。《左传》僖公五年所载“八节”观象之礼应由此出。以分至定标准时还形成了某种宗教仪式。如《国语·鲁语下》“大朝日”(春分)、“少夕月”(秋分)、“日中考证”等。

二是置闰。置闰是为了调整朔望月与太阳年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太阳年包括十二个朔望月,另多出若干天;经若干年后,把多余的天数汇积成月,放在年终,即所谓“归余于终”。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办法。据卜辞,武丁至祖甲,岁终置闰,名曰十三月。至春秋时,置闰已不一定在岁终,使月的顺序更符合季节的变化。

四 二十四节气与三十时节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战国时代,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和标准时的确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孟子·离娄下》云:“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按,宜作“规律”解),千岁之日至,可坐而定也。”在标准时体系的继续发展中,为了更具体地指导农业生产,人们又尝试把一个太阳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时段,这种探索的结果导致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它是以土圭测日晷[37]为依据逐步形成的。以“分、至、启、闭”为八个基点,每两点间再均匀地划分三段,分别以相应的气象、物候或某种农事活动命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始见于战国时代成书的《逸周书·时则训》[38]。《逸周书·时则训》关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系统见下文表11。保存了许多先秦史料的《周髀算经》[39],对二十四节气作了以下的解释:

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

节三气,三而八之,故为二十四。

《周髀算经》还对每个节气的日影长度作了比较粗疏的计算。[40]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地球公转形成的日地关系,与黄河流域一年中冷暖干湿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节奏十分切合。有人将二十四节气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近代气象加以比较,发现大暑小暑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季节,雨水节与平均初雨日期比较吻合,小雪节与平均初雪日期很一致。惊蛰与10厘米地温通过温度5℃的日期相近,标志着春耕季节的到来。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这时气温已上升到12℃以上,是北方春播的黄金季节。小满、芒种是黄河中下游大麦、小麦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霜降节接近平均初霜日期,是一年中生长季节的结束。[41]可见二十四节气一开始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在天时观测与农业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中心内容之一,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通过它而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

先秦时代,二十四节气似乎已经应用于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例如《管子·臣乘马》说:

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五]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艺稷,百日不艺稷,故

春事二十五日之内耳。

日至即冬至,冬至后六十日,相当于先秦时期的惊蛰节,冬至后七十五日,相当于先秦时期的雨水节。按十五天为单位计算,十五天正好是一个节气。这里很可能已经用二十四节气来计算农时和指导生产了。[42]

三十时节

除了二十四节气外,还有过三十时节,见于《管子》一书中的《幼官》和《幼官图》[43]。这是以12天为一节,把一年360天分为30节的节气安排。它的四季是以“地气发”、“小郢”、“期风至”、“始寒”为起点,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4],而以“清明”、“大暑至”、“始前”、“寒至”为中点,相当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5]。中点以前的四个时节,一般两两相偶,表现为二气交替上升(如“小郢”、“绝气下”与“中郢”、“中绝”;“始寒”、“小榆”与“中寒”、“中榆”),中点以后的时节,如果是三个,则这三个时节自为一组(如“三卵”、“三酉”),如果是两个,则这两个时节连同中点自成一组(如“三暑”“三寒”)。时节的命名主要依据各种“气”的阴阳消长,不同于二十四节气名称多表示某种物候或农时。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