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2.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

3.五一温度一般是多少?

4.谁有七月气温记录

北京今年最高温度是多少_北京出现今年以来最高气温

北京最高气温破14度,预计2月7日最高气温又跌至5℃,好在,在阳光的助力下,气温随后又开始缓慢爬升,在高温震荡中反复。

6日白天:晴转多云;偏北风2、3间4级;平原地区最高气温13℃,山区最高气温9~12℃;最小相对湿度15%。

6日夜间:多云间阴,北部山区有零星小雪;偏北风1、2级;平原地区最低气温-4℃,山区最低气温-7~-5℃。

7日白天:多云转晴;北转南风2、3级;平原地区最高气温5℃,山区最高气温4~5℃。

7日夜间:晴间多云;南转北风1、2级;平原地区最低气温-6℃,山区最低气温-10~-8℃。

气象部门表示,今明两天气温明显回升,适宜户外活动和晾晒。但7日气温大幅回落,请注意调整着装,以防感冒。同时天干物燥,日常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严禁野外用火,煤火取暖用户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扩展资料

全国大部气温回升:

近期,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多数地方的气温逐渐走高,实况监测数据显示,2月5日5时较4日5时,内蒙古大部、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上升6~10℃,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南部、辽宁大部升温幅度达12℃以上。

5日6日,北方多地气温还将继续上升,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刷新今年以来的新高。华北多地最高气温将升至10℃以上,部分地区将超过15℃,黄淮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20℃。大城市中,像北京、天津、太原今天最高气温将超过10℃,石家庄今天将升至18℃,郑州明天最高气温甚至能达到20℃。

不过6日至7日会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黄淮,将带来4℃左右的降温,局地降温将达6℃至8℃。不过即使降温,华北、黄淮的气温依然是偏高。而在东北降温比较明显,气温将再度跌至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水平,像长春5日最高气温0℃,随后气温一路走低,到7日将只有-8℃。

在江南等地气温也是持续偏高,部分地区甚至暖如常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华南更是会超过25℃,局地能达到30℃,有初夏般的感觉。数据统计显示,1月中下旬以来,南方多地普遍偏暖,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等地入春进程提前,像桂林、赣州、温州、昆明都已经提前入春,较常年入春时间提前了20天以上。

北京日报-15.3℃!北京今天最高温近十年同期最高,冷空气后天杀回

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全国多地气温升破历史极值,为何今年正月的气温这么高?

还没出正月,就有了夏天的味道。

20日下午两点多,北京的最高气温突破20℃。由于气温攀升,很多北京市民都脱去了厚实的羽绒服、棉袄等御寒衣物,换上了轻便的服装。不过从21日开始,北京的气温将阶梯式下降,预计23日和24日的最高气温会跌至6℃。此外,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北京北部地区有望迎来小雪或零星小雪天气。

河北:回暖加快 中南大部最高超20℃

20日,河北省中南大部气温稳稳站在20℃以上,邯郸周日最高气温将飙升到27℃。

天津:连续两天气温超20℃ 刷新历史同期最高值

20日中午,天津市多个辖区的气温突破了20℃。而最高温出现在天津市区,达到了23℃,刷新了1951年以来天津市历史同日温度的最高值,这也是自19日出现了21.3℃的温度后,连续第二次刷新的历史同期高温纪录。

恍若初夏 江苏气温突破25℃

高温天气还出现在南方。20日,江苏全省最高气温普通在20℃以上,其中宜兴突破25℃,较往年同期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不过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受冷空气影响,22日到23日,江苏省将迎来一轮降温,降温幅度在10℃左右。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刘梅:像最高气温来看,在20日到21日,全省都在23℃到24℃;22日到23日的时候,我们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会在10℃到15℃,最低气温将会在5℃以下。

上海:今日最高温或达23℃

上海的气温继续处在回暖状态,蓄势已久的白玉兰开始盛放,满树洁白,意味着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

据中国气象局官方消息,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区,气温普遍回升6~10℃,内蒙古东部、河北、北京等地气温回升达 12~18℃。

20日气象监测显示,全国共有365个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2月同期历史极值。

各地升温的原因是什么?来看看各地的气象专家怎么说。

各地气温飙升,影响原因其实各有不同。

据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介绍,近期河南气温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亚高纬冷空气势力较弱,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并且地面盛行西风和南风。

据河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江涛介绍,河北此次升温则是在暖气团的影响下,升温的地区特别是河北省中南部,长时间没有冷空气或冷空气势力很弱造成的。

在山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史茜表示,受暖脊与西南暖平流配合影响,地面偏南大风是造成升温的主要原因。

这是否与?梵风效应?有关?

普遍认为,焚风是一种由地形动力强迫引起的过山气流下沉造成的干热风,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可能出现。

事实上,气流在升降过程中是否发生水蒸气相变仅仅关乎焚风温度估算是否引入不同公式,并不动摇其暖性机制的核心要素:当空气块从地面上升时,理想状态下虽然没有得到或失去热量,但上升后气块因压力降低而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下降;当气块下沉,外界气压逐渐增大,气块体积被压缩,内能增加,温度也随之升高。

要是实在难以理解,还可以这样换位思考:一座高山,在不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谁翻过去时还不是两颊通红、全身脱水只剩伸着舌头喘气的份呢?

当然,体温再怎么飙升也比不上这种地形影响所带来的温度增量。

而此次升温,张江涛认为,太行山沿山一带确实受到焚风的影响,暖气团集中到了山前一带,暖气团变得更暖。

而根据实况,泰山山脉北侧气温高于南侧,济南、淄博风力也明显更大,也存在部分焚风效应。

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本次升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对山东来说,近日全省气温快速回升,大部地区光照充足,加速了冬小麦返青过程,对温室内蓄热增温及设施蔬菜产量与品质提升有利。

在河北,石家庄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专家曹春莉也认为,此次升温对农业影响不大,对主要作物小麦来说,现在的小麦还有耐寒能力,而且升温会促进返青。

而持续的气温偏高,在阳光、大风的加持下,河南全省旱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冬小麦受晚霜冻害的风险也在增高。

据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彤霄介绍,1月以来,河南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全省有78%的站点出现轻度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大部。另外,据2月20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网0~50cm资料显示,全省有49个(占21%)测站墒情不足,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豫西南及豫中局部地区。

目前,河南各地冬小麦已陆续返青,轻度缺墒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提高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但持续干旱将影响小麦正常拔节,并对缺墒且无灌溉条件的麦田有一定不利影响。

李彤霄提醒,冬小麦返青后蒸发量逐渐增大,墒情不足的地区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做好抗旱保墒准备,并科学做好春管,长势较弱麦田结合浇水做好追肥管理,长势偏旺麦田,适当推迟水肥,保障麦苗稳健生长。

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

极端天气和气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和气候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激烈,2023年,全球的高温不断打破纪录。7月的第一周,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记忆再往前移,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几近消失,在卫星地图上只剩一片滩涂;2021年,郑州发生特大暴雨等等。那么,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今天了解一下吧。

一、首先, 什么是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小概率。 极端天气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

极端天气判断标准

1、极端降雨

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小时降水量达7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即气象因素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

2、大风

大风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

3、冰雹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冰雹直径在2厘米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4、雷电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有强烈雷电活动,并伴有10级以上短时大风,或短时强降水,或冰雹。

5、极端高温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高气温升至41℃及以上,或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37℃以上。

6、极端降雪

暴雪**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2小时降雪量达6毫米以上。

7、寒潮

寒潮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冷空气活动。

8、极端低温

持续低温**预警信号,即预计连续三天及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12℃。

9、大雾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10、沙尘暴

沙尘暴**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有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暴天气现象。

11、龙卷风

由是否发生来确定。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小范围的高速旋转的空气涡旋,中心风力达100米/秒以上,直径一般几米到几百米。

?哪些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呢?

1、特大暴雨

一地24小时累计降雨量250毫米以上。

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因灾死亡失踪380人

2、极端高温

2022年全球发生的极端高温。中国区域性高温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西班牙因高温天气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4601人。

3、严重干旱

2022年欧洲夏季干旱,造成2万人死亡,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推高了粮食价格,这个被誉为500年来最严重的气候灾难,经济损失达200亿美金。

4、飓风

2022年9月,飓风“伊恩”,造成130人死亡,超过4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极端气候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

科学家认为,这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地球自身动态运动、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偏离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家还认为,地球对气候变化有一种自然的反馈机制,它可以扩大或减少外部积极和消极的力量,以维持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没有这样的机制,气候系统可能会走向极端,要么太热要么太冷。然而,如果外界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气候系统崩溃,因此灾难性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会频繁发生。

1、全球变暖

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团队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增加了极端天气频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气温变暖。冰川作用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风向标——当气候变冷时,冰川向前延伸;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就撤退。科学家们根据每年收集的冰川消融数据、航拍照片和地图,编制了全球逾10万个冰川的详细清单,证明全球冰川的确正在显著萎缩。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冰川加速消融。这表明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不仅可以改变平均气温,还可以增加气候的可变性,即增加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的差距。平均温度和温度变异性的增加可能引起极端天气和气候。

全球变暖对极端天气和气候有何影响?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一地区或某一地点的天气是多年平均条件下的正态分布,那么在极大极小状态下的天气是不容易发生的;从温度的角度来看,如果冷热天气的概率很小,那么极端冷热天气的可能性就更小。全球变暖增加了平均温度和局部高温天气的可能性。极端高温天气发生频繁,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更加频繁。

根据气象原理,全球变暖增加了地表温度,增加了水面的蒸发,增加了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总量,加快了水循环的速度。随着大气中含水量的增加,降水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多。暴雨、暴雪、局部洪涝等极端降水频发。龙卷风、雷暴、强对流天气如暴风雨、冰雹等在个别地区也会增多。此外,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正在加速,水的耗竭在增加,加上气温的上升,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

2、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活在地球上,无论是平时的交通出行和工业制造供暖智能和燃烧等都会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平时砍伐树木,河流改造、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等也会使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因为这多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改变,从而很容易出现极端天气。

人类活动将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大气气溶胶浓度变化所造成的“伞效应”,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所造成的地表反照率变化,都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中——交通运输、工业生产、供暖、制冷、发电等,化石燃料燃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70-90%。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土地利用活动,如畜牧业、农业、开放土地和森林退化。

在化石燃料广泛使用之前,人类对地球气候的最大影响是土地的使用。农业种植和灌溉、森林砍伐、河流改道或破坏动物栖息地将使环境发生根本变化。一项有争议的说认为,农业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森林砍伐和农业活动可能是5000至8000年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大量增加的原因。

3、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异常高温持续存在,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厄尔尼诺”一词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圣诞节前后海水温度的季节性上升。三月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下降。当地人称这种现象为“El Nio”,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在圣诞节出生的男孩),这种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每隔几年由于海水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异常。通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温水从东流向西,而深海的冷水则沿着南美海岸漂流。每隔几年,信风就会改变方向,温暖的海水也会改变方向。

由西向东的方向变化阻碍了较冷的深海海水的上升,引发了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全球气候变化。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极端天气如飓风、龙卷风、暴风雪、暴雨和洪水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增加,如降雨增加在美国南部和秘鲁,在西太平洋的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也与厄尔尼诺有关。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持续时间更长。科学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恶化的自然环境有关。

4、太阳活动

一些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活动期间太阳辐射的增加也会对全球变暖产生影响。科学家主要观察太阳黑子和铍同位素的变化,以了解过去几百年太阳活动的变化。对于地球的气候系统来说,太阳是最大的热源(正如潮汐发电所显示的那样,月球的引力提供的能量更少)。太阳能在地球表面转化为热能,成为地球气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短期来看,太阳也有各种变化,包括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被认为影响和触发了1900年到1950年的小冰河期和变暖的珊瑚现象。太阳辐射增加和减少都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发生变化。而且太阳活动期间辐射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5、地球轨道变化

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延伸——地球轨道的细化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分布和数量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称为Milankovitch循环,它直接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和地球冰川的退缩。此外,还有其他微妙的变化,如撒哈拉沙漠的反复推进和后退,这些变化与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相对应。

以上就是关于极端天气频繁的原因介绍了,最后,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除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与全球人口增长和人们对能源的依赖增加相关。为了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每个人都需要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贡献,切实取措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合共生,命运与共。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难题,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共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助全球气候治理开启新航程。

五一温度一般是多少?

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

 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27日至29日,北方地区进一步升温,京津冀、河南、山东、陕西关中平原将达到35~38℃左右,郑州在29日可能突破40℃。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

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1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5月28日至30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多降水,贵州、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5月28日至29日,京津冀、河南、山东、关中平原将出现35~39℃的高温天气。

  天气实况

 昨日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等地出现明显降雨。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广西西北部和东部、广东北部和南部沿海、海南岛北部、福建西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西部和东北部、台湾岛等地出现大到暴雨,贵州黔西南州,广西百色、贺州、防城港,广东深圳、珠海,江西上饶,浙江杭州、丽水等地大暴雨(100~202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30~70毫米。

  我国南方地区多降水

 5月28日至30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多降水,贵州、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6月1日至2日,上述地区还将有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此外,5月29日至30日,我国东北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华北黄淮等地将有高温天气

 5月28日至29日,京津冀、河南、山东、关中平原将出现35~39℃的高温天气。5月31日至6月3日,山东、河南、关中平原及河北南部还将先后出现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8~40℃。

 预计5月28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新疆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北京西部沿山地区、河北中南部、新疆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8℃,新疆吐鲁番盆地局地可达39~40℃(图1)。中央气象台5月28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预警。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5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内蒙古中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福建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贵州北部和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50~70毫米)。内蒙古、甘肃中北部、宁夏、陕西北部、陕西北部、辽宁、河南北部、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2)。

 5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西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大部以及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大部、江西中北部、福建西北部、湖南中部、贵州中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云南东部、新疆伊犁河谷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辽宁中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内蒙古中东部、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见图3)。

 图3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5月29日08时-30日08时)

 5月30日08时至31日08时,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以及浙江大部、江西大部、福建中北部、湖南中南部、广东北部、广西大部、云南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吉林东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5级风(见图4)。

 图4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5月30日08时-31日08时)

  影响与关注

 未来一周南方多降雨天气,关注持续降雨和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及对疫情防控、高考组织、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的不利影响;

 华北、黄淮等地将有高温天气,需防范对人体健康、疫情防控及农业生产不利影响;

 29-30日东北、华北、黄淮及黄渤海等地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夏收夏种气象服务。

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2

 北方地区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天气来袭,未来一周,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局地气温或超过40℃。

 26日,北方大部地区受高压脊控制,气温迅速反弹,30℃以上的范围迅速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地26日午后气温都达到30℃以上。

 据预报,27日至29日,北方地区进一步升温,京津冀、河南、山东、陕西关中平原将达到35~38℃左右。其中,北京、石家庄、郑州、济南等地将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郑州在29日可能突破40℃。

 31日至6月3日,黄淮、关中平原及华北南部还将出现高温天气,河南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中北部多地最高气温可达40℃。

 值得注意的是,5月1日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仅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九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截至26日,河南大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八成以上站点达到重旱及以上等级。

 专家提醒,上述北方地区公众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农民也需及时灌溉,抗旱保墒。

 相比于北方的干热天气,南方的降水仍在持续。

 26日,强降雨的.重心位于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一带,云南东部、广西、广东北部、福建南部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或大暴雨。

 据预报,27日、28日,雨带再次北抬,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仍有分散性大到暴雨。29日至31日,强降雨将转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强度较大,江南北部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可能有大暴雨。

京津冀等地将迎来高温天气3

 北方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天气来袭!5月26日开始,华北、黄淮等地升温“大戏”正式揭幕,各地气温强势反弹,今天30℃以上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明后两天,华北、黄淮以及陕西关中一带将出现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河南多地最高气温或超40℃!

  华北黄淮多地气温一路飙升 北京等地或迎今年首个高温日

 昨天开始,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又将受到高压脊的控制,气温迅速反弹,30℃以上的范围也迅速扩大,像是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地昨天午后的气温都达到了30℃以上。

 今天到5月29日,北方地区又将迎来一轮创新高的小浪潮,京津冀、河南、山东、陕西关中平原或将有35~38℃左右的高温天气现身。其中,北京、石家庄、郑州等地今天或将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济南也可能在明后两天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其中郑州还可能在29日挑战40℃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5月1日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仅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截至昨天,河南大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8成以上的站点达到重旱及以上等级。

 根据预报,5月27日至29日和5月31日至6月3日,河南全省还将出现两次高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中北部多地最高气温甚至达到40℃,中度干热风天气也将伴随而来,当地公众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农民朋友也需及时灌溉,抗旱保墒。

  南方雨带南北摆动 江南华南今明天仍有分散性大到暴雨

 降水方面的“重头戏”依然在南方地区,昨天,强降雨的重心位于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一带,像是云南东部、广西、广东北部、福建南部等地出现分散性暴雨或大暴雨,云南文山、广西河池和来宾、福建龙岩局地150~205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雨量50~95毫米。

 5月26日,重庆中心城区,市民撑着雨伞出行。(曹凯/摄)

 今明两天,雨带再次北抬,预计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仍有分散性大到暴雨。

 具体来看,今天,黑龙江西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四川南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大部、湖南北部和南部、江西大部、浙江中部、云南东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岛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东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台湾岛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50~90毫米)。

 明天,内蒙古东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湖南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重庆东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50~90毫米)。

 展望后期,5月29日至31日,强降雨又将转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强度较大,江南北部或将有大到暴雨,局地甚至可能有大暴雨现身。

 城市中,像是长沙、贵阳和南昌等地未来七天很可能雨水“全勤”,上述地区公众需注意关注临近预报预警,外出及时做好防雨措施,注意交通安全;此外,户外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也需提前做好检测点加固、防雨防涝等准备工作。

谁有七月气温记录

14℃ ~ 25℃。

白天平均25℃,25℃,夜间平均14℃,14℃。

五一温度的介绍。

从历史资料看,“五一”期间北京南郊观象台建站以来,最高气温为33.0℃(出现在2012年5月3日),今年5月1日、2日出现的最高气温34℃,将可能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首席方翀表示,这并不能说明北京已经提前进入夏天,近期只是气温有所起伏,昼夜温差大:“五一”前期北京的气温偏高,但北京5月3日夜间有一次小雨过程,伴有雷电,局地可能出现风雹天气,雨后5月4日、5日气温下降。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人王志华表示,从全国来看,“五一”期间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1~3℃。其中,5月1至2日,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关中等地日最高气温32~34℃、局地35~37℃,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但这并不能说明今年的天气过热。王志华介绍:“今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略低于常年同期。4月1日至27日,全国平均气温10.6℃,略低于常年同期(10.7℃)。中东部大部地区及西藏中东部气温一般偏低0.5~2℃,华南大部偏低2℃以上。4月我国出现三次冷空气过程,受冷空气过程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了低温冷冻害。

今年7月份以来,北京地区热浪滚滚,酷热天气频繁出现,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打破了1841年以来历史同期纪录。

据北京晚报报道,7月份本市平原地区的平均气温为29.1℃,比常年偏高3.3℃,是1961年以来同期出现的最高值。南郊观象台的平均气温更高达29.5℃,打破了1841年以来的同期历史纪录,而7月份的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数和日平均气温超过30℃的日数均有14天之多,也同样打破了同期历史纪录。另外,7月日最高气温超过37℃(人的正常体温)的日数亦有8天之多。其中,7月1日的最高气温为39.4℃,是入夏以来出现的最高值。。

高温天气更加剧了水汽蒸发,使得本市旱情再度急剧发展。特别是京郊密云县,入夏以来降水量只有35.8毫米,不足常年的两成,旱情异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