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流火的典故

2.心宿二的七月流火

3.西安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彬县天气预报24小时查询_彬县天气

先给你安排线路先后: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华山、黄帝陵(轩辕庙)、昭陵、乾陵、法门寺、司马迁祠、西安市区。

一.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华山(共两天):

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火车站售票口前面)坐914路、915路、游5路,兵马俑下(不要坐广场的旅游车,他们是骗人的),在兵马俑坐上述车到秦始皇陵,在秦始皇陵坐上述车到华清池,骊山就不用上了(因为你还要爬华山)。游览完华清池后,你在临潼坐长途汽车或火车去华山,汽车或火车从临潼到华山一般不到三个小时。当天晚上爬华山。我这样安排,你不用跑冤枉路还可以省一天的住宿费。

注意:在临潼吃饭时小心被宰,吃饭前先看好菜单价格。华清池内主要景点:贵妃池、五间厅和兵谏亭等。

每年3月1日至12月1日为旅游旺季,进山学生票90元。另有5元保险费不减免。

华山以险著称。分为五峰,东西南北中,最高处为南峰。西峰为传说沉香劈山救母之地。华山自助游参考的登山时间表及线路: 华山山脚(下车地点)→(7分钟)玉泉院→(15分钟)华山牌坊→(5分钟)五龙桥(售票处)→(30分钟)鱼石→(20分钟)五里关→(15分钟)石门→(25分钟)毛女洞→(15分钟)云门→(10分钟)回心石→(10分钟)千尺幢→(15分钟)百尺峡→(25分钟)擦耳石→(5分钟)天梯→(5分钟)御道(苍龙岭)→(25分钟)金锁关→(8分钟)五云峰→(15分钟)迎阳洞→(5分钟)朝阳峰(东峰)→(35分钟)南天门→(25分钟)仰天池→(35分钟)西峰→(12分钟)中峰→(18分钟)苍龙岭→(25分钟)猢狲愁→(5分钟)北峰→(2分钟)索道→(4分钟)山脚。

需携带膏药、驱蚊药水、红花油和耐饥食物。记得穿旅游鞋,带上一件衣服,三件套最好,备用电池带两节,手电一定要拿。水可在一路补给,大瓶五元,小瓶1-2元不等。方便面7元一碗。

建议住在中峰,中峰离东峰不到半个小时路程,有小店可住宿,一晚50元左右。

玉泉院外有很多拉客的人,别理他们,要是买水,最好在临潼买好带上,这里的水也奇贵。玉泉院外的饭比里面的贵,你最好在玉泉院对面的街道上吃饱再上山,带一些火腿肠之类的肉食或鸡蛋比较耐饥。山上的鸡蛋1.5元-2元一个。最少要准备平时可吃4顿的饮食,因为上山体力消耗大,会饿的很快。

别听玉泉院外的人说上山六个小时就到,那是挑山工的速度,你最少得按上山到中峰八个小时算。

下山后你坐车到渭南的车是15元左右。

忘了告诉你,华山上很冷,别因为怕累就不带衣服,如果你打算住宿的话可以不带,别想着爬一夜山,因为不到中峰你就眼睛睁不开了。

二.黄帝陵(共两天):

在渭南坐开往韩城市的车,在韩城车坐到司马迁祠。参观完司马迁祠,到韩城住一夜,第二天坐开往延安方向的车,在黄陵下。游览完黄陵,在黄陵坐长途汽车到咸阳,当晚住在咸阳。

三.昭陵、乾陵、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法门寺、(共两天):

1.在咸阳长途车站坐开往礼泉、乾县、永寿、彬县的车,在礼泉县城下车,换开往烟霞、北屯方向的车,到昭陵博物馆;

2.参观完昭陵后在昭陵如果有去乾县的车到乾县下车后去乾陵。如果没有去乾县的车,那到礼泉坐车乾县,在乾县长途车站坐公交或蹦蹦车到乾陵(乾陵、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在一起),参观完乾陵当晚住在乾县。

3.第二天在乾县坐开往宝鸡或扶风县的长途汽车到扶风县下。在扶风县坐公交或蹦蹦车到法门寺。参观完法门寺,坐车到扶风县。在扶风县坐长途车回西安。

四.省博物馆/曲江海洋馆/寒窑/曲江公园/大雁塔北广场/碑林/明城墙/钟楼/钟鼓楼广场/仿古一条街。

1.现在省博物馆免费了。推荐先去省博是因为省博现在免费但不免票(带上有效件领票)。每天参观得人比较多,不早得去,领票排队时间比较长。你从扶风县回来后,在城西客运站(从扶风县到西安的长途车停靠在城西客运站)坐701路公交(晚八点以前),翠华路下。十字往东100米左右,路北有一家7天连锁酒店。离陕西省博物馆很近。那里的住宿也相对便宜一些。晚八点以后,在城西客运站坐103路、303路,五路口下。在五路口坐5路、30路,翠华路下。

2.参观完陕博可以坐公交到大雁塔南广场下进大雁塔。

3.游览完大雁塔,在大雁塔南广场坐公交到芙蓉园南门下去曲江海洋馆。

4.在曲江海洋世界坐715路到春临村下,到寒窑(王宝钏等薛仁贵居住十八年的地方)。

5.参观完寒窑后,坐715路到芙蓉园南门下,游览完芙蓉园后从芙蓉园北门出来到大雁塔北广场看音乐喷泉(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是大音乐喷泉。最好看晚上8点半那一场,有音乐和灯光)。

6.在大雁塔坐游4路到文昌门下,进文昌门是就是碑林。

7.参观碑林博物馆。可以顺着碑林南围墙一直往西走到书院门步行街(书院门步行街都是书法和一些手工制品,一般看看就行了,不要买。如果实在想买的话,只调一些小玩意买,小心被宰哟)到南门,从南门上明城墙。最好从西门或北门下城墙,那两个地方离钟楼近一些。下城墙后,坐公交或走到钟楼。想上钟楼的话,下钟楼地下通道购票上钟楼,游览完钟楼从钟鼓楼广场到鼓楼(建议上了钟楼就不要上鼓楼),游览完鼓楼后可以从鼓楼进回民一条街。哪里是西安回民小吃最全的地方。

西安特色小吃:烤肉、锅贴(分牛羊肉和猪馅)、灌汤包子、牛羊肉泡馍、牛羊肉小炒泡馍、葫芦头泡馍、腊牛肉夹馍、腊汁肉夹馍(猪肉)、岐山臊子面、扯面、牛肉拉面、泡泡油糕、凉皮(麻酱凉皮、汉中凉皮、秦镇凉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荞面饸饹、蜂蜜凉棕子、黄桂稠酒、千层油酥饼、黄桂柿子饼、甑糕、煎饼、柿面糊塌、贵妃饼、胡麻饼、荠菜春卷、馓子等。

费用:住按我说的,吃不要太贵。1000元左右/人。

七月流火的典故

《渔家傲 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到,风景就完全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大雁毫停留的意思。黄昏时,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塞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关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2、作品赏析:

上片着重写景,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并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下片着重抒情,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有《范文正公集》。

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心宿二的七月流火

 导语:七月流火这个成语的历史来源是出自于那个典故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七月流火的典故,欢迎借鉴!

 七月流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yuè liú huǒ,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但却是一年中第二热月份。所以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热难耐。

  成语资料

 “七月流火”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

 “七月“, 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

 在气象预报还不完善的古代,人们往往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进行观察来确定农时,指导生产。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曾写道:“三代以上,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甚至当时的朝廷还专门设置了 “火正”之职,负责观测“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确定农时节令。

 通过常年的观察,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另外,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里所描写的“七月流火”的情景,如今则要到农历八月底才能观察到。

 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

 同时也表示,事情已经过了鼎盛时期,渐渐衰退的意思。

  成语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大致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

 是指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八、九月才行。

 另《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就是说大火星(心宿二)清晨出现在正南方时,寒就退了,大火星晚上出现在正南方时,暑就退了。

 这种解释见于汉朝人郑玄所做的《毛诗传笺》和唐朝人孔颖达所作的《毛诗正义》。当代有人据此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译为“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

  历史典故

 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在今陕西省彬县。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阿耳法星,蝎心 ,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凭着祖传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

 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各位看官,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仅此一解,不可有二。水向低头曰流。大火向西移坠也在流啊。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天蝎座阿耳法星,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为心宿二,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望文生义,会闹笑话。

  成语误解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尽管有人对《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质疑,但长期以来古人的确都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转凉。在现代中国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七月流火”之所以被大众所误用,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般意义上的火,而不知道诗中的“火”在古代是星名,指天蝎座中最亮的那颗阿尔法星。

 二是历法的不同。普遍用的是阳历(公历),公历七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难怪人们会将“七月流火”与酷热联系在一起。要知道,古时候的人们用的是阴历(农历)。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的时节。

 另外要说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阴历,那时七月即今八月。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九月才行。

  误用典例

 2005年7月12日,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这一引发了对“七月流火”正确用法乃至关于复兴国学的更为广泛的讨论。 有些人主张这是误用,而且和人民大学致力于推动国学复兴的做法不符,因此应当纠正。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这种词义演变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黄花等词就是如此(昨日黄花并非官方承认的词语),因此不足为奇,反而这正是词语的正常变迁, 当代阳历7月正相当于农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十分贴切,属于“借形词”,符合词汇发展规律 ,而当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热,因此应当接受此义为正确用法,否则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错误。

 在这一之后,中国的官方媒体仍然时常使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权威汉语研究所和《现代汉语词典》并未承认)比如:

 一、杨曼的《夏季市场被世界杯搅火了?搅惨了?》(《市场报》2006年7月10日)一文中提到:“七月流火,高温引爆了今年的夏日经济”。

 二﹑《清凉圣境文殊界》(《京华时报》2006年7月18日)文中提到:“哪怕外界七月流火,山里却依然是‘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的清凉世界”。

  第一种见解

 《诗经》中的原意可能的确是指天热,表示“七月还很炎热,九月就已秋凉”。因为《诗经》则成书于周代,其收录诗歌的创作时间可能更早至殷商,而自殷商到春秋时期,除了在西周早期有过短暂的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温暖,夏历七月可能非常炎热[12] ?,而且《诗经》中的诗歌自民间,其创作者是否知道“大火星”这一说也未可知,因此“七月流火”在《诗经》中的原意也未必是“天气转凉”,反而可能是“天气炎热” 。

  第二种见解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它的真实含义,并不是说七月的酷暑炎热,而是与一种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即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绕太阳运行的火星),即心宿。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西安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所谓“流火”,《辞海》缩印本第952页释义:“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由此可见,“七月流火”虽与节气、气候有关,但绝不是形容暑热之词。故余冠英《诗经选译》对此说得更为简洁明了:“秋季黄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绕太阳运行的火星),即心宿。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话说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在今陕西省彬县。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阿尔法星,蝎心 ,出现在正南方天空。依据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要结束了,秋天要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

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各位看官,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仅此一解,不可有二。水向低处曰流。大火向西移坠也在流啊。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天蝎座阿耳法星,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为心宿二,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望文生义,会闹笑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豳风·七月》的开头两句。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另外要说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阴历,可知那时七月即今八月。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九月才行。

河南省老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七里坪村21组,面积26.66平方公里;冀东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唐爽村,观赏面积0.023平方公里。2011年以来,栾川以大景区的理念,将老君山和鸡冠洞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宣传、标识,打造河南洛阳栾川老君山和鸡冠洞旅游区。河南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2012年被认定为5A级景区。老君山景区崂山风景区已开发建设了8个景区,138个景点。是集山水与道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原地标性景区。这八个景点是玻璃观景台、金顶道观、马宗岭、南天门、十里画屏、云景天路、寨沟、追门谷。玻璃观景台是河南省第一座悬挂式玻璃观景台。金顶道观群由五母金殿、道德公馆、老君庙、凉宝台、玉皇顶五座建筑组成。马宗岭是老君山主峰,伏牛山主峰,最高峰所在地,海拔2217米。是欣赏老君山自然风光的最佳地点。